三国名将高顺
要提到高顺,你必须提及张辽。张辽,一名在威震逍遥津打得孙权满地找牙,但其在几年前只是高顺手下的一名副手。然而,当时他们的领导者吕布还是非常风光的。
当然,这个高顺也是一个带两把刷子的角色。严格的军规“陷阵营”应该与现代“海豹突击队”有点相似。由于“陷阵营”的强悍,著名的将领关羽和夏侯惇在小规模的遭遇中都被高顺所击败,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不幸的是,高顺生不逢时,跟着一个鲁莽的领导者,而他的领导吕布是一个粗鲁的人。 高顺曾经说服吕布说:“所有失去家园并失去江河的君主都,并不是没有忠诚和有能力的臣子,而是因为君主不会用其臣子能力。将军的言行不够审慎,在事后却推诿于‘失误’,将军犯了太多这样的错误了。”
但是,对于高顺的忠言逆耳,吕布完全没有接纳,而是当成耳边风,最终导致与曹操的战斗中彻底失败,全军覆没。在被破关后,同样是囚犯的三位名将气节也全然不同。 吕布恳求保存生命;张辽经过思想斗争后,下降于曹操;只有高顺,拒绝投降,最后以身殉主。对于高顺可惜的是跟着吕布这样鲁莽之人,本不应该是这样的情况,最终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高顺也是一个忠诚者。他对吕布是忠心耿耿的追随,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什么大业。 高顺经常建议吕布说:“所有失去家园并失去江河的君主都,并不是没有忠诚和有能力的臣子,而是因为君主不会用其臣子能力。将军的言行不够审慎,在事后却推诿于‘失误’,将军犯了太多这样的错误了。”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一个忠诚的手下,但他各种各样的考虑来不用高顺。吕布和郝萌关系变的差后,让吕布对高顺更疏远了。
魏续和吕布是有亲戚的关系,吕布将高顺从属的部属让魏续带领,实际上是为了夺取高顺的兵权。然而,在发生战争时候,吕布就让高顺来当参谋,还让他指挥他的原来军队进行战斗。但是在平日,这些军队还是让魏续统领。即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半点怨言。
高顺为什么不降
《三国演义》表示在高顺被曹操捕获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 高顺一直安静不说话的。然后曹操缢杀高顺。这种描述非常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他的“沉默”中升华。他不像张仁那样说“忠臣不侍二主”的话;他不像陈宫那样,做出较为激烈的行为,主动慷慨就义,不像张辽那样,顺应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
高顺在历史上的记录实际不多,但此人,猛将也。
高顺是怎么死的
按理来说,向来惜才的孟德,在抓住吕布及其身边颇有能耐的猛将高顺时,应该像对待其他有才之人一样,悉心劝其归顺自己。可实际上,高顺被抓后没多久,便像吕布一样,被孟德给杀害了。那么,同样都曾是吕布手下的猛将,为何孟德只肯收张辽,却偏要杀了高顺?
一、有关张辽和高顺的介绍。
在给大家介绍上述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给大家介绍该问题中所涉及到了两个人物,即张辽和高顺。他们二人其实算是同事,因为他们曾都为吕布效力。只不过张辽这个人较为识时务,又会说话,所以即便能力不及高顺,在吕布麾下也较为吃香。
而高顺则不同,他倒是对吕布特别忠诚。而这一点,吕布自己其实也很清楚。按理来说,吕布理应更宠信高顺一些才对。但是实际上,因为吕布这个人较为自负,而高顺又总爱直言进谏,搞得吕布很没面子。所以即便吕布深知高顺是可用之才,也照样还是故意忽视他。
每次除非到了关键时刻,否则的话,吕布都未必能想得起来高顺。这让高顺感到非常郁闷,可不管怎么说,他终究还是没有弃吕布而去。尤其是在吕布被孟德围攻的时候,关键时刻还是他出马去迎击敌人。虽然结局以失败被擒告终,但起码高顺在此期间的表现还完全称得上是做到了忠义两全的。
而反观张辽,从道义方面来讲,表现得就明显比高顺要差得多了。他在紧要关头不是想着如何帮吕布脱困,反而直接带着自己的军队去投奔了孟德。之后,吕布和高顺先后被孟德所杀,而张辽,则在孟德麾下混得越来越好。
二、孟德收张辽却杀高顺的原因。
首先,相较于高顺而言,张辽的主动投降做法很让孟德受用。孟德这个人虽然非常惜才,但也非常注重人才对他表现出来的态度。他既可以为了得到人才而做到礼贤下士,当然也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做出杀害人才的恶行来。
他之所以肯接受背叛旧主后才归顺他的张辽,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因为张辽确实算得上是一员猛将;而第二个原因则主要跟张辽对他的态度有关。主动归顺,无疑给予了孟德很大的面子。既如此,孟德还能不接纳张辽吗?至于高顺,被擒后一直死不投降,已经很让孟德生气,自然最后的结局就比较惨了。
其次,高顺能力太强,又太忠诚于吕布,这让孟德不敢用他。从能力方面来讲,似乎高顺确实要远胜张辽一些。这是他颇受孟德重视的原因之一,也算得上是他颇为孟德忌惮的原因之一。有能力很好,但这能力若不为孟德所用,那孟德留他干嘛?
说到这里,其实不得不为高顺叫屈。要知道,他虽具备为人臣者该具备的忠勇,可却偏遇到了吕布这样阴险狡诈又没大出息的主子。在这种情况下,不懂变通的他,就注定只能落得个无比悲惨的下场。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孟德在用人方面到底有多谨慎。
再次,有关羽这个前车之鉴,孟德很怕白白在高顺身上浪费感情和时间。有人觉得,孟德杀高顺实在是过于没有耐心之举。但实际上,这跟关羽留给孟德的前车之鉴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曾经的孟德非常欣赏关羽,甚至为了将关羽留在自己身边,做到了低眉顺眼。
可是结果呢?关羽抓住一个好时机就带着他的兵将跑了,这可以说是让孟德的内心留下了非常大的阴影。正因为如此,在抓住高顺并见识到他有多忠于吕布后,孟德才会毫不犹豫地将高顺给杀掉。
由此可见,孟德杀高顺而收张辽,并非是冲动之举,而实在算得上是无奈和必行之举。别的不说,单冲高顺表现出来的那股宁死不屈的样子,就足够驳孟德的面子了。
结语:
因此可以说,高顺之死怨不得孟德,而很大程度上来看,都该怪他自己才对。本来嘛,他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知道自己没跟对主子。可即便如此,他偏要对旧主表现出异常明显的愚忠之举来。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孟德真肯为他破例,硬将他收入麾下并委以重任,估计他最后的结局也照样不会好到哪里去!
虽然说自古忠义难两全,但是身逢乱世,自然也需要懂得一些变通,这样才能在那种环境当中更好地活下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