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禅让为什么草皮却要三次推辞
相比出身汉朝宗室的刘备师出有名和孙权的家族世代为官,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他的祖父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自从宦官势力祸乱朝政之后,宦官成为了天下英雄好汉一同讨伐的对象。好在曹操有勇有谋,先人一步,“挟天子以令诸侯”,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还强迫让自己的女儿做了刘协的皇后,并让女儿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汉献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不过曹操却凭借着天子的号召力,很快就统一了北方。
但他想不到的是,他死的那一年,魏王曹丕就已经急着要取代汉朝,意欲自立为皇帝,当然这还有魏王的那些手下,他们曾经无法成功劝说曹操称帝,如今就要劝年轻的曹丕篡权夺位,一旦曹丕建立新的政权,那么他们这些跟随的臣子就可以成为开国大臣,能够成为开国功臣,算是身为臣子的最高荣耀了,日后也能够载入史册,所以他们鼓动三寸不烂之舌,竭力劝说曹丕称帝。
年轻的曹丕自然比不上沉得住气的曹操,他无法拒绝唾手可得的皇位,被这么一蛊惑,他就开始谋算着该如何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若是曹操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恐怕魏国早就建立了。
其实不论曹丕用什么方式夺得皇位,他逼迫正统皇帝退位的事实已成既定,后世自然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魏王手下的臣子想出了逼迫皇帝禅让的法子,他们天天写奏折呈交给皇帝,看似是在为皇帝担忧,实则是在威逼利诱,汉献帝自然也看出了众人的心思,也只知道这是背后之人曹丕的心思,他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这表面的和平总算是要被毁掉了,但是他也只能任由其嚣张,汉室早就失去了当年的威风,只是一个空壳子,如今只剩他一个空有虚名却无实权的傀儡皇帝,既然有人想要,那就拿去吧。
汉献帝写好了禅让诏书,将皇位送到了曹丕的手中,但曹丕并未接着,他拒绝了皇帝的禅让,但这并不是曹丕的本意,事实上这皇位会一直给他,直到他接受,果然汉献帝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禅让,曹丕同样都拒绝了,一连三次的拒绝让这件事闻名天下,这下天下人都知道曹丕“不愿意”做皇帝了,但有心人一看就知道这只是表面功夫而已,曹丕已经对皇位志在必得,否则怎么会是一次又一次的禅让,直到曹丕接受呢?
昔日有舜三辞尧之位,还有禹三辞舜之位,如今有曹丕三辞汉献帝之位,这就更加凸显了曹丕的上位是能者居之,等到汉献帝第四次要禅让的时候,曹丕认为可以了,于是他接受了皇位,登基后,他还感慨了一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这样的话未免是太过假惺惺了,若非他急着要登上帝位,汉献帝即便是傀儡皇帝,那平时过得生活也是不错的,若是没人逼迫他的话,汉献帝可以一直当这个皇帝。可曹丕即位后,他还跟汉献帝说了一句话,“以后我跟你一起分享天下的好东西。”但是否会分享,大家心知肚明。
汉献帝的退位也成全了另一个人,那人就是刘备,刘备一向是以汉室正统的身份要一统天下,但汉室正统还在的时候,他无法称帝,如今最后一位汉室正统也没了,那么刘备就可以称帝以匡扶汉室了。
历史上汉献帝是主动禅让的吗
当然不是,被形势所逼,不主动禅让可能会性命不保。
历史上有很多禅让都是不情不愿的,甚至有人推测尧舜禹禅让都是被逼的,可是我认为汉献帝的这次禅让,绝对是出于真心。从汉朝皇帝的角度出发,他当然不愿意禅让,可是从他个人的幸福指数来看,他巴不得立刻禅让。汉献帝再不禅让,可能真的要被搞死了。
5个年号,说明汉献帝这颠沛流离的一生。汉献帝这一生中,用了5个年号。其实每一个年号,都代表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这是其他皇帝很难体验到的。第一个年号永汉,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汉少帝刘辩上台,结果被董卓给废掉了,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改年号为永汉。
第二个年号中平,这年号本来是汉献帝老爹汉灵帝的年号。可是公元189年,朝局动荡,董卓入京后,汉家天下荡然无存,这一年拥有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后来甚至将这三个全都废了,改回了中平。第三个年号初平,公元190年,袁绍带领各路诸侯前往讨伐董卓,董卓打不过这帮人,就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将汉献帝带去长安,改年初平。这个年号用了4年。第四个年号兴平
公元194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都有了开府权力,三者彼此不服,造成了长安城内的动荡,汉献帝在这一年改年号为兴平,这一年长安城内米价攀升,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第五个年号建安,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恢复了大汉王朝的宗庙,从而改年号为建安。这一年号用了25年之久,也是曹操执掌东汉大权的25年。从这5个年号里发生的故事,其实我们就能看得出,汉献帝刘协是真的可怜,一辈子从来没有执掌过实权,在位的5个年号里,全都是别人的提线木偶。
尤其是前面4个年号,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把控之下,汉献帝甚至连日常生活都没办法得到保证,更别提什么权力了。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后汉书》
到了曹操执政的时候,汉献帝好歹是过上了好日子,有了一点天子的气派。只不过没有实权依旧是事实,汉献帝自己也只能无奈接受。
汉献帝在位31年,做了31年的傀儡,掀不起什么高潮了。年轻时候的汉献帝,的确有想过从权臣手里夺取权力。年幼的时候,他被董卓、李傕、郭汜等军阀挟持,自然是不敢提什么权力,当时各路诸侯各自为政,也没人会听朝廷的。后来曹操执政以后,一切规格待遇,跟真正的大汉天子没有什么两样,于是汉献帝认为曹操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可没想到曹操也是个专权分子,完全不给汉献帝权力。
这个时候汉献帝在一帮老臣的怂恿下,当然是想要夺取权力的。至少汉献帝做过两次努力,虽然都没能成功。公元200年,也就是建安5年,著名的衣带诏事件就此发生。汉献帝让董贵人的老爹董承联合刘备、吴子兰等人去诛杀曹操,结果事情被揭发,董承被斩杀,董贵人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一同被曹操给绞杀。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19年,伏皇后让父亲伏完诛杀曹操的事情,再次被泄露出来。
结果汉献帝被逼废黜伏皇后,伏皇后向刘协求救,刘协说自己的命还不知道哪一天会丢了。最终伏皇后被幽闭而死,两位皇子也都被毒杀,伏家满门被曹操诛杀。由此可见汉献帝曾经努力过两次,可是这两次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汉献帝的老婆孩子两次被曹操诛杀,从此汉献帝刘协,再也不愿意做这种蠢事。
公元215年,建安20年,汉献帝刘协将曹操的女儿曹节立为皇后。从此汉献帝身边所有人都是曹操的人,汉献帝本人没有哪一天敢安然入睡的。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秋七月,立皇子冯为南阳王。壬午,南阳王冯薨。---《后汉书》
这样的皇帝,再做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堂堂大汉天子,还真的比不上一个村长逍遥自在,所以我认为这个时候的汉献帝是非常想禅位给曹操的。
汉献帝禅让,帮助曹丕稳住帝位,曹丕自然感激不尽。心灰意冷的汉献帝,一直熬了31年,终于等到曹操去世了。这个时候很多人认为汉献帝会兴奋地认为自己可以掌权了,而事实会这样吗?大家都是成年人,这种不成熟的想法,怎么可能实现呢?当时朝中从上到下,有哪一个是心向汉朝的大臣呢?全部都是曹魏的家臣而已。这种局面汉献帝已经看了很多年,所以绝对不会傻到认为曹操一死,他就可以掌权的地步。
他要思考的是,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命。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赐天下男子爵,人一级,孝悌、力田二级。赐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秋七月,曹操破汉中,张鲁降。---《后汉书》
这个时候他发现曹丕遇到一个难题,他虽然继承了魏王的王位,可是他的弟弟曹植不服气,另一个弟弟曹彰更不服气。曹植也就算了,一个文人,没什么好担心的。可是曹彰不同,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实力绝对不可小觑。曹丕如果硬是要跟曹彰打的话,还真的未必能获胜,就算获胜了,曹魏内部也是损失惨重。这个时候汉献帝想到了一招求生的办法,那就是趁机禅让。
我认为汉献帝如果聪明的话,这次禅让应该是主动的。只要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那么曹彰就没有理由跟曹丕抗衡了。曹彰顶天只能世袭魏王,他哪里能跟天子对抗呢?事后曹丕非常高兴,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从此汉献帝在自己的封地上真正拥有实权,逍遥自在地度过了后半生。
总结:傀儡皇帝,真不如实权村长。汉献帝从皇帝,一下子跌落成了山阳公,他心里会不会不平衡呢?傻瓜才会不平衡,汉献帝的身份注定了他一辈子不会幸福,甚至会被毒杀。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化解了这种厄运,最终得以善终。他在山阳百里之地,完全就是土皇帝,境内他可以真正做主。
而做皇帝的时候,汉献帝甚至连宫门都出不去,在位31年,跟坐牢没有任何区别。那个时候做个傀儡皇帝,真的比不上一个有实权的村长。所以我认为在曹丕成为魏王以后,汉献帝的禅让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态度,如果不禅让,等待汉献帝的可能就是死亡。与祖宗基业比起来,活着才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