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时候多尔衮不敢继承皇位的直观原因: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相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还召见了前来探亲的科尔沁王妃和下嫁的公主。可就是在这天夜里,皇太极突然死在清宁宫中,“端坐而崩”。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一场皇位的争夺再度上演,可是占据一定优势的多尔衮却没有争夺皇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两人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却有一段深仇大恨。努尔哈赤晚年,非常疼爱多尔衮,甚至打算立多尔衮为继承人。然而多尔衮不仅没有坐上皇位,反倒失去了自己的母亲。皇太极即位后,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殉葬。
不过皇太极却没有“斩草除根”,他对多尔衮兄弟还算不错,多次率领他们出征,锻炼他们的政治、军事才干。到1636年4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24岁的多尔衮被任命和硕睿亲王,位居六王中的第三位,同时兼管吏部,成为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随着皇太极的猝死,多尔衮迎来人生中难得的机会!
不过,多尔衮却没有夺取皇位,而是由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即顺治帝,多尔衮则以摄政王的身份执掌朝政。那么多尔衮为啥不夺取皇位呢?受影视剧的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或许认为是因为永福宫的壮妃,即孝庄皇太后。其实不然,多尔衮不做皇帝,是因为一场会议,确实的说是因为三个男人!
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以及肃亲王豪格!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七位清朝王爷在宣政殿举行会议,商讨皇帝人选问题。这七个人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在这场会议上,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原本占据优势。
皇太极生前直接掌握正黄旗、镶黄旗以及正蓝旗,而这三旗选择支持豪格。与此同时,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也支持豪格即位。可是豪格在会议上故作谦虚,结果被多铎抓住把柄,与皇位失之交臂。之后阿济格、多铎都支持多尔衮即位,辈分最小的阿达礼也在暗中支持多尔衮,但多尔衮最后却选择放弃皇位。
其实原因很简单,多尔衮手中的力量不足!他所掌握的是两白旗以及其他一些力量,不到三个旗的力量。再看多尔衮的对手,豪格手中有三个旗的力量,而代善选择中立,济尔哈朗态度不明,这样算来,多尔衮即使选择用武力夺位,也一定会以失败告终,而且会极大削弱清朝的力量。
多尔衮很聪明,他选择放弃争夺皇位,让福临即位,自己成为摄政王,虽然不是皇帝,但权力比皇帝还大。因此,我们可以说多尔衮放弃皇位,是出于现实的考虑,而福临的即位,则是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平衡的产物。后来的历史证明,清朝能够入关、统一天下,多尔衮居功至伟,这个人还是有大局观的。
还有个疑问,皇太极为什么不传位给多尔衮
主要一点就是努尔哈赤去世后是传位给皇太极的,皇太极时候自然也不会传位给多尔衮的。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非常疼爱的儿子之一,其母阿巴亥大妃更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妃子,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去世,其后皇太极继位,为什么不是多尔衮呢?其实,论才干、出身、势力当时的多尔衮都不能与皇太极抗衡。
多尔衮
一、努尔哈赤去世后,争夺汗位的主要是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与阿巴亥为首的多尔衮系,就双方势力而言,多尔衮处于绝对的下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同时册封了四大贝勒,后来四大贝勒实行每月轮值,共同处理朝廷政事,当时可谓权盛一时。1622年努尔哈赤又建立了“八王共治”的权力格局,多尔衮并未直接参与其中。而且论政治地位,多尔衮拥有的只是半旗,和旗主贝勒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比不上同为四小贝勒的阿济格和多铎。四大贝勒对多尔衮很是不屑一顾,于是联合以来拥护皇太极继位,并且成功逼迫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
二、就经历而言,皇太极常常随父出征,并建立赫赫战功,能力自然也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认可。反观多尔衮,此前没有上过一次战场,经验缺乏,谁优谁劣,立见高下。努尔哈赤的最终目标是要入主中原,实现大一统,他在宁远败给袁崇焕后更是受到极大的刺激,一心想要复仇,因此,他需要的是一个有着杰出军事才能的继承人,而当时的多尔衮是根本担不起这个重任的。
三、说到年龄问题,多尔衮也是处于下风的。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34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而多尔衮才14岁,一旦继位,则必须有人辅政,当时最适合辅政的莫过于代善和阿巴亥大妃,不过代善与阿巴亥早前有染,已引起努尔哈赤大怒,努尔哈赤当然不会放心由二人共同辅佐。
四、论及出身,皇太极的生母与努尔哈赤可谓是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她不幸早逝后,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而阿巴亥虽然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宠妃,但她不甚检点,先前与代善的私情被揭发让努尔哈赤极其生气。其后她又私下藏财物,努尔哈赤得知后,怒不可遏,还给她制定了约法三章,引发了真假“离异案”。多少会影响到多尔衮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
综上,努尔哈赤传位给皇太极可以说是情理之中的。有记载说努尔哈赤临终前和阿巴亥说传位给多尔衮,这种说法是不太经得起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