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坚持北伐
经常有人问: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如果避免战争把主要精力投入建设蜀
汉,在蜀汉国力强盛时再出击,会不会好一点?
先说结论。诸葛亮北伐战略是正确的。
需要明确一点,诸葛亮北伐和隆中对中的北伐是完全不同的。
隆中对是这么说的: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上图:诸葛亮理想的北伐形势图
大致是一个钳式战略,一路出兵宛洛,一路出兵关中,直捣曹魏的腹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到诸葛亮北伐时,黑字部分已经完全不可实现,既然跨有荆、益不可行,天下也未有变,而蜀国内部呢,恐怕也未见得有多和谐,一无天时、二无地利、三无人和,那么为什么还要北伐呢?而且为何采用的战略还是步步为营的策略,而且出兵的方向多是远离曹魏腹心的陇右呢?
因为不北伐不行!
后出师表中说“王业不偏安”,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益州疲弊”,我认为王业不偏安是表面现象,益州疲敝是根本原因,益州疲敝导致了王业不能偏安。这就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为何不发展经济,等国力强盛,答案是不能,时间不在蜀汉这一边。
首先是外部不允许。
《文献通考》中说:
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魏氏户663423,口4432881;汉昭烈章武元年,有户 20万,男女90万;蜀亡时(263年),户28万,口94万,带甲将士102000,吏4万;吴赤乌三年(240年),户52万,男女230万,吴亡时 (280年),户53万,吏32000,兵23万,男女230万。
上图:诸葛亮北伐时期形势图
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的人口大概是魏国的五分之一,是吴国的二分之一,吴国和蜀国加起来是魏国的三分之二。曹魏占据的中原和北方地区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三国鼎立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就在于汉末军阀在北方混战,而南方相对安定,但是一旦大家都卯足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间一定不在蜀汉这一边,所以必须北伐。
北伐有效果吗?
有。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于时天下未并,戎车岁动。可见诸葛亮北伐基本起到了牵制魏国的目的,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史料,魏明帝曹睿前半生是以一个千古明君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到了诸葛亮死的第二年,他立刻让人大跌眼镜,不顾大臣谏阻,开始大肆营造宫室,完成了明君到昏君的转型。可见诸葛亮实在把小伙憋坏了。
上图:魏明帝曹睿
其次内部不能够。
我们看三国的历史最喜欢看三国的英雄,但是真正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往往不是英雄。而是世家大族。三国的历史,往深了分析,都绕不开一个话题:世家。世家是什么?世家是当地的望族,借由经济的垄断和知识的垄断达到了政治的垄断。可以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军阀。军阀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必须亲近当地的世家。世家是本地的豪族,上面分析了,曹魏对于蜀汉而言是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强敌。所有的世家面对强敌时,都只有一个选择-----投降。熟悉三国历史的知道,魏蜀吴三国都遭遇过世家的背叛。曹操遭遇过两次,他先在兖州被陈宫联合兖州豪族借吕布之力给他来个背刺,后在官渡之战后,在袁绍那里发现自己人给敌人的大量书信。他只能看都不看付之一炬,都说曹操大度,可曹操不大度,还能怎样呢?难道把世家都杀光?杀光了靠谁治理天下?
孙权也遭遇过背叛,曹操南征,除了寥寥数人,群臣第一反应是投降。蜀汉的世家就更没有节操了,刘备入川,他们投降,后来邓艾越阴平小道,蜀汉的士族反应也是投降,最终成就了邓艾的不世之功。为啥会这样呢?这个事鲁肃最有发言权。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对于世家而言,他们不需要有节操,无论谁来统治,总归要用他们,所以对于蜀汉的士族而言,统治者叫刘禅和曹睿区别不大,甚至说叫曹睿更好,曹睿的统治中心在中原,那么蜀中的事当然是要拜托蜀中的世家大族,在魏国治下,他们不用养兵,不用跟诸葛亮这些荆州人争权,何乐而不为呢?
三国志里还有一桩公案: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 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 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这事表面好像是法正心眼小,打击报复旧同僚,一向以法制蜀的诸葛亮,居然纵容他。论者或以为法正比孔明更见亲用,史料也是这么分析的,但是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法正是郿人,对于蜀地的世家来说,法正也是外来户,当年在刘璋手下就是新人,在刘备手下虽然是刘璋旧人,但是很早就追随刘备,甘当马前卒,与刘璋集团的旧人不同。而法正之所以这么做,跟他在刘璋手下不得意恐怕干系不小,大胆推测一下,诸葛亮展现了自己腹黑的一面,他以严刑峻法治蜀,本来目的也是打压刘璋旧人,跟法正睚眦必报不谋而合,何乐而不为呢?再加上刘备一平定蜀中,立刻封赏,赏赐田地,联系起来看,君臣三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花脸,一个唱白脸,简直配合亲密无间。
刘备在时,以他的威望尚能保持内部团结,刘备伐吴丧师,很快病逝,蜀汉内部矛盾就开始显露出来。这不是阴谋论,这是赤裸裸的阳谋。终蜀汉两代,一直不能摆脱新人和旧人的斗争,刘备托孤,当初是诸葛亮和李严二人,诸葛亮是新人集团,也是荆州集团的首脑,李严是旧人,也是益州集团的代表,说明刘备对于自己内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而李严后屯江州,马上派陈到到永安,陈到与赵云并称,都是对蜀汉忠心不二的人,虽名义受李严节制,但是不乏监视的成分。但是益州集团是不会甘心的: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
平就是李严,这就是巴蜀分陕事件。
上图:益州士族代表李严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
这是诸葛亮北伐时,想完成国内军令政令统一,要求仿魏国司马懿例,两次事件联系起来目的很明确,都是要达到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的目的。诸葛亮集有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 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这是诸葛亮一段很大逆不道的话,李严本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忠臣,但是他驻在江州,作为旧人集团的首脑等于起不到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的地位,所以干脆提出让诸葛亮受九锡,称王,诸葛亮显然识破了这一点,所以高瞻远瞩提出了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口号,同时表示“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震慑李严,同时话语中又有并升字样,拉拢李严。综上,足见蜀汉内部暗流涌动,而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首脑,他在时固然可以压制益州集团,但是时间依然不在他这一边。随着荆州集团这一代追随刘备的精英老去,益州集团重新掌握政权几乎是可以预料的,而他们掌握政权只有一个结果,投降,事实上多年后面对邓艾,也是这么做的。这就是益州疲敝的深层意义,也是北伐的主因。政权内部有危机,只能从外部化解,北伐是个很好的题目,逼格很高,而且借此既能转嫁国内矛盾,又能趁机培养人才,完成政令军令统一。
再次,军事上等不起。
后出师表有云: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蜀汉部队的中坚,是刘备十几年转战南北,苦心攒下来的一点家当,这些家当在夷陵送掉不少,已经所剩不多。刘璋暗弱,蜀中自来缺乏出产能征惯战将士的土壤,这些人一旦老去,意味着蜀汉军官团的断层,而且不像曹魏,将再也无法补充。从这个角度而言,时间依然不在蜀汉一边。所以蜀汉必须尽快利用军队还有战斗力时,在战争学习战争,培养自己的骨干。这也是为何诸葛亮北伐完全没有贯彻隆中对时战略的主因,此时的战略目标最大目标是消耗曹魏,如果可能,相机夺取陇右,那里出产骏马,也出产良将锐卒。
上图:蜀汉的特种部队:
无当飞军
理解了这个,也就能理解为何魏延屡次提出子午谷方略,均不被采纳,魏延的头脑还在幻想北进中原,忽视了蜀汉已经无力冒险的现实。而诸葛亮显然务实多了,他几乎每次运兵,都尽力因粮于敌,同时相机夺取人口和物资,靠着灵活的战术,尽量减少及方损失,消耗敌人,他虽然打着北伐的旗号,但是已经知道北伐不可能成功,不过是为蜀汉续命而已。
所以说,北伐前后的魏国和蜀国的态势通俗点说这样的,就是蜀汉选手和曹魏选手玩魔兽,曹魏有三个分基地采矿,蜀汉只有一个主基地,等到曹魏暴兵必然是一波流带走,但是好在蜀汉手里有一只满编部队。那么怎么办呢,只能开始骚扰,幸好王牌选手诸葛亮微操不错,APM500+,每次都能不少死兵,把曹魏祸祸不轻,勉强把局面撑下去,到了刘禅接手,就直接打出了GG。
再再次,队友很坑爹。
历来南北对峙,最好的态势,是南宋对金、元时期,保有淮河流域、荆襄和秦岭山地。所以守江必守淮,立国东南必据襄阳。但是蜀吴加起来,也达不到这种态势,而吴国虽然夺取了荆州,但是最重要的襄阳不在手,最重要的淮泗之地,因为自己陆战战五渣的水平,也夺不到,所以东吴虽然人口比蜀汉多,但是其战略态势却比蜀汉更危险。
我们常说长江天险,但其实这个天险是最不可恃的,何况曹魏与孙吴分据荆州,全有淮泗,等于长江天险,平分秋色,只要曹魏腾出手来,就是分分钟打爆东吴的节奏。这个角度而言,时间依然不在蜀汉这边。
上图:荆襄地图地图
北伐势在必行。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以上所述才是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