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王英布为什么投靠刘邦
英布出生于现今的六安,据称是皋陶的五十九世孙。不过传到英布这一代,家境不比卖草鞋的刘备强到哪里去。他能做到异姓诸侯王,除了异于常人的天赋品质,还有令人咋舌的本领。
在《史记·黥布列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预言:“英布小时候有人为他看过相,告诉他会在受刑之后称王”。这种杜撰有其根据。英布此人脾气暴烈,年轻时触犯了律法,被发配骊山服役,并处以黥刑。
▲千千万万个陈胜站出来反抗暴秦
劳改刺字对于平常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到了英布这里倒成为他日后飞黄腾达的敲门砖。在劳改期间,英布凭借着“黥布”的威武外表,成为囚犯里的一个小头头。很快,英布就和其他秦末英雄一样,带着手下们占山为王。
陈胜、吴广的起义点燃了整个秦朝,霎时间群雄并起,反抗暴秦之声不绝于耳,在这样风云骤变的时局下,英布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为了壮大兵力,他策反了县令吴芮,后者他提供了近千人的队伍。他接连投靠了陈胜、项梁等反秦领头羊势力,由于作战勇敢,地位火速飞升。他在巨鹿之战和攻破函谷关等战役中功勋彪炳,被项羽封为九江王。
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
此时的英布俨然从山间的盗匪莽夫蜕变成了王侯,虽然身份发生了改变,但英布的野心却仅止于此,可能是对实现预言的满足,又或者是对于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十分满意,英布选择以置身事外的态度来规避风险。而这也让他做出了影响下半生的重要决定——在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拒绝增援自己的封君项羽。
这便使他和项羽之间产生了嫌隙。要命的是,这个小小嫌隙在时势的影响下,将迫使他做出艰难的选择成为一名叛徒。
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打的激烈异常,对于此时的刘邦、项羽来说,摇摆不定的九江王英布,是急需争取过来的筹码,于是,他们二人分别派出使者前往九江,试图说服英布助力己方。汉国使者随何利用英布对项羽的恐惧,把他争取到项羽的对立面。比起故主往日的恩义,英布还是更重视当下的荣华富贵,纵然他的内心百般挣扎。
英布卷入了楚汉争霸的漩涡之中,曾经不愿继续上阵的他也只能重操旧业,身临前线。虽然他的加入让汉军实力扩大,但英布还是输给了楚军大将龙且,只能仓惶逃离九江,抛下妻儿面对项伯的屠戮。多年打拼的身家,血与泪换来的荣华富贵,一朝散尽。
所幸刘邦没有放弃他。刘邦抽调兵力让他东山再起,英布凭借这支队伍,在乱战里独自开辟出了一个侧翼战场,与彭越、韩信一起,硬生生拖垮了楚国,成为开国功臣,封淮南王,迎来了人生的第二巅峰。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夺取天下后,为稳固自己的政权,大肆诛杀异姓诸侯。到了公元前196年时,韩信和彭越等人均被处死。恐惧的英布只能再次起兵,和命运作绝望的抗争。
英布最后的结局
对于英布的造反,刘邦曾与众人讨论过,得出了英布可能采取的上中下三策,不过在笔者看来所谓的三策都是空话。英布权势再大,也只是分封一地之王,以他的兵力不谈采用上策,就是沿用中策东攻吴国,西占楚国,吞韩并魏,占敖庾,封成皋都很难做到,他所能做到的只有下策,虽然他安于现状,但在这场战争中,他绝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性格原因而失败,也绝不是刘邦集团所说的因贪图享乐而选择下策。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寄希望于刘邦不亲自领兵,这样,他还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威望打出几场胜仗暂时站稳脚跟,之后联合其他诸侯国徐徐图之。可吕后连这最后的希望也没有留给英布,她死谏刘邦亲征,于是刘邦带兵出征,英布兵败逃亡。
最终,英布还是倒在了番阳,倒在了吴芮之孙吴回的诱骗下。归楚叛楚,归汉叛汉,起于番阳,倒于番阳,这就是英布的一生。观其一生,其实和那时的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渴望干出一份伟大的事业,可他并没有详细的规划,也没有定鼎天下的野心,他只有一个最终极的目标——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路上,他一直都在被推搡着前行,从未做出过一次属于他自己内心中最真切的选择,汉初三将也好,异姓王也罢,或许他也只是个历史洪流里的可怜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