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雨。宋代。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恨,遗撼。
道:知。
阶:台阶。
此文系诗人早年所作,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几欲灰心,恰逢阴雨,彻夜难眠,有感而发此作。
参考资料:
1、苏易编著.唐诗宋词三百首 美绘插图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05:第197-198页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
万俟咏。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暑雨夕霁。宋代。宋庠。 天角残划截幕晖,南楼风快暑烟微。月波半露金枢穴,云叶全收玉女衣。气爽戍楼孤鹊云,雾沈荒苑数萤归。凉轩更作东山咏,何处庄环有世机。
游白鹿洞书院。。项安世。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峰峦楫楫田园净,藤剌深深磴道幽。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赋西汉。唐代。魏徵。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送周仲鸣使归二首次夏严州韵 其一。。张羽(凤举)。 犹是行春队里仙,闻名未胜见时贤。交从暇日酬知己,饮托雄文纪盛筵。出郭图书留近驿,隔江灯火候归船。送君便重思前度,不道长安远日边。